华体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一部手机“装”着63公里隧道
来源:水电七局 作者:杨雷 涂钦皓 时间:2024-04-16 字体:[ ]

“今天上午的任务是隧道的监控量测、断面扫描,下午进行导线测量。”早上8点,卜锋剑打开手机点击“七测云”软件,新建好作业项目,便带上全站仪出发了。

卜锋剑是水电七局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项目(以下简称:都四项目)试验测量中心主任,也是“七测云”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带领的22人科研团队,通过软件将10个项目63公里隧道的测量作业管理得井井有条。

隧道里空气污浊,测量人员戴着口罩呼吸急促。“眼下最紧要的是快速作业,迅速掌握各项监控量测数据。”操作人员兰现稳操控着全站仪和手机,同伴用电筒配合照着各个监测点位,全站仪的激光打在监测标靶上,手机迅速地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变化速率。15分钟后,从二衬到掌子面将近140米的数据全部掌握。

“以前至少需要四个人,现在两个人,一台仪器,一部手机,一个电筒就全部完成。通过‘七测云’,作业人员能在现场实时精准获取隧道沉降和收敛位移,提出安全建议。在没有网络覆盖的隧道、地下硐室等区域,同样可根据稳定的本地算法呈现测点的数据变化情况,及时了解断面安全状况。”水电七局试验分公司安全部主任马勇介绍道。

“一部手机,能画出整个断面的超欠挖。”卜锋剑指挥着同伴架起棱镜,准备进行初期支护的扫描。10分钟后,手机上出现各个初期支护断面的扫描截面图和取点处的超欠挖情况。

卜锋剑介绍起施工测量信息化的好处: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手机上能看到仪器实测的计量数据,实时得出测量成果;自动化报表的生成,快速处理数据,提升工作效率;测量成果的及时性,让现场的施工队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立即派员支护补强,确保施工安全。

上午工作告一段落,吃过午饭,作业人员马不停蹄赶往另一个隧道进行控制测量。“测量是现场的眼睛,每一个测量成果数据都不容闪失。”作业人员说。

隧道的导线测量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空气较差的隧道内,测量人员更需提高效率。

“全站仪带有马达,能学习测量,自动照准棱镜进行多测回测角。”兰现稳说着,全站仪已经自动转了起来,一圈、两圈、三圈……在仪器停下后,手机上显示出计算结果,确认在置信范围内后,继续搬往下一站。一下午的时间,靠着自动化设备和“七测云”APP的联合使用,作业顺利地进行。

回到营地,兰现稳通过“七测云”网页端检查了手机端同步的测量数据成果,并利用云计算技术对导线的测量数据进行平差计算,一天的工作顺利完成。

如今,都四项目的测量人员带着手机和仪器进行作业已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时常能看到施工队的负责人蹲在地上,与刚完成测量的测量人员讨论数据和整改方案。测量数据的同步、标准化存储和预警消息的自动发布,也让管理人员对数据掌控性和消息的及时性有了直观体验。

目前,“七测云”工程测量系统的施工测量、控制测量、工程监测3个业务功能已在高原铁路、都四项目、深圳地铁13号线二期南延二工区、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施工2标项目、S218盐边县城至安宁工业园段新建工程项目二标等内外10余个项目推广应用。

试验分公司负责人吴勇表示:“我们要积极探索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方法,以重大技术突破为主攻方向,用好智能化手段,特别是用好前沿技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要依托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苗正萌发,新技术在“播撒”,山间地头,春意盎然。他们正牢牢把稳智能化、信息化、高效化发展的舵盘,加速测量作业的技术方法实现飞跃式提升。


工作人员在都四线康通隧道测量作业

【打印】【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