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
|
| |||||
|
|||||
空山静谧凝翠凉, 谷底花开溪水旁。 幽静雅气荡心扉, 兰心蕙质吐芬芳。 不记得多少年了,心里一直揣着 “空谷幽兰” 这四个字,无论是踏青、赏景,还是旅游、观光,都希望在山谷间逢着一种惊喜。那是期待已久的情景:眼前是一处清露滢滢、微风习习、溪水潺潺的空寂山谷,在晨曦初露的淡淡流雾中,一株兰花在溪旁婷婷开放,独自散发出阵阵幽香。 我知道,这种情景早有史书记载,并不新奇,可心里依然保存着那份期盼。是的,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是在这样的幽谷中,一位中国文化先师惊喜地发现香兰独茂,不由感叹“夫兰当为王者香”。之后,他又意味深长地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徳,不以穷困而改节”。 兰花,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喜阴性洁株,好安静独处,其花形姿态优美,叶子细长柔软,花瓣唇蕊虽小,可芳香馥郁非凡,具有 “色清、气清、神清、韵清” 的气质。兰花清丽脱俗,风姿典雅,俊芳飘逸,幽香情远,把花卉之美感演绎到极致,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 倘若到了夜晚,婷婷玉立在山涧的幽兰,在月下展现出婀娜的倩影,如仙子般纯净地吞下云雾,吐出芳香。她那芳菲凝定的姿容,一往如故的娴静,高洁典雅的神韵,总是给人许多遐想。月色中,那美目流盼的情景,仿佛隐含着依依不舍的爱恋,又多少流露出些许的遗憾。 兰花素有君子之花的美誉,又有蕙质、兰心、韵清、芳菲、春深、含露、玉芷、清幽等雅称。自从孔子在深山幽谷中发现香兰独茂、叹谓王者之香后,历代文人墨客风雅相随,寻兰、植兰、养兰、赏兰、咏兰之风日浓,入诗、入词、入文、入画者络绎不绝,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结。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被兰花所陶醉所倾倒。李白诗云:“幽兰香风远, 蕙草流芳根。”说兰香虽不浓郁,但随风传播很远;蕙草即使凋谢,也留下芬芳的根。苏轼诗句:“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说春兰就像美人,不需要采摘,其娇羞的神态也主动展现你眼前;那怕蓬蓬艾草掩盖了她,清风徐来,也能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兰花,在中国花卉文化中一枝独秀。在古代,文人常在诗词联句中以 “空谷幽兰” ,对应“碧水清莲”,以 “虚怀若谷,清气如兰”,赞美谦虚的胸怀像空谷一样宽广,清雅脱俗的品质如兰花一般高洁。 人们常把诗文之美喻为 “兰章”,把情谊之深喻为 “兰交”,把真挚良友喻为 “兰客”。并且借兰养心,借兰养性,借兰以颂德,甚至借兰以传情,如言:如此兰途淑女,皆愿定为兰交。 当今,人们常用 “蕙质兰心” 一词,比喻某女子心地纯洁,品质高雅。这词,最早出自宋代柳永的《离别难》:花谢水流倏忽,嗟年少光阴。有天然、蕙质兰心……这段文字的意境,是深深的庭院,凉凉的石桌,依旧是那熟悉的酒壶,细巧的杯盏。柳永坐在石凳上,抚摸着杯盏,睹物思人。妻子已然不在了,柳永轻轻吟诵着,回忆那时的妻子是多么的美丽,蕙质兰心。 兰花是以幽香闻名的山涧花草,其香清而不浊,近闻似无,而远香四溢,正所谓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明代文征明诗曰:“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这首诗,将兰花的幽香表现得淋漓尽致。 兰花又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古有国卉之称,今有国粹之誉。世称 “三友” 的松、梅、竹,松有叶而啬香,竹有节而啬华(花),梅有花而啬叶,唯独兰花并而有之。兰花观赏价值很高,除了精美小巧的花萼,素心淡雅的花色外,它那四季常青而细长柔美的叶子,以其独特线条的姿韵,展示出很高的观赏价值。对于赏叶,清人刘灏在《群芳谱》中曾赋诗侃道:“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兰草涧生,寄情山水。空谷幽兰,香溢情远。兰花给人的美感,自然在于赏花、闻香、观叶,以此养眼怡心,陶冶情操,但又不仅仅于此,其实,兰花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她的 “幽”。因其生长在深山谷涧,栉风沐雨,吮露濯雾,汲取山川之灵秀、天地之精华,才能滋养那种绮丽隽秀的芳姿,方可保持那份高洁典雅的品格。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 “幽” ,正是兰花令人思慕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写到此,恍然觉得,依然未觅到的那朵空谷幽兰,就在不远的前方。伴着轻纱般飘漫的薄雾,似有一种声音从谷涧传来,那是她在悄然诉说:你来与不来,看与不看,我都在这里,静静的开放...... | |||||
【打印】【关闭】 | |||||
浏览次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