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入心海的柴火灶
来源:水电十四局 作者:覃玉辉 时间:2023-11-08 字体:[ ]

一柄铁铲,两口大锅,一个柴火灶,造就了人间烟火气,承载了我美好的记忆。

灶台很小,小到仅需五六步就能环绕一周,一眼便可得窥全貌,灶台又很大,大到可以承载外婆的关怀照料和谆谆教诲。柴火灶是外婆最为自豪的舞台,她用精湛的厨艺和多样的烹饪技巧养大她视为心头肉的七个孙儿。

出于经济需要,亲属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南下广东打工,都把孩子托付给外婆照料。外婆就这样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又承担起了照顾孙辈的责任。就在这小小的灶台上,外婆用锅碗瓢盆奏响了我快乐生活的乐曲,用酸甜苦辣打造了我积极成长的试金石,用柴米油盐构建了我健康成长的屏障,把我的童年生活点缀得有滋有味。

清空草木灰,架好干柴,放入引火的玉米秆或者松树毛,点燃后火苗便四处逸散,随即充盈整个灶膛,火苗雀跃地跳动着,随着风向不停变换身形,好像在为即将到来的美食盛宴欢呼庆祝。看火候到了,外婆便熟练地舀一勺猪油放入大锅内,油脂的滋滋声和翻炒菜品的声音相映成趣,片刻后令人心醉的香味便扑鼻而来,定睛一看,一定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拿手菜。外婆对于干柴数量和火焰大小的控制堪称精准,什么样的食材需要多少油脂,要配合多大的火才能保证饭菜恰到好处对她来说都是信手拈来。

有时候我也坐在灶台前给外婆打打下手,递下盘子盛菜,传一下干柴烧火,然而技术不到家,烧的火忽大忽小,每次都被外婆笑着打趣,每当这种情况,她便从我的手里拿过火钳,只见她把火钳伸进灶膛里一番拨弄,火势便真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大。一边关注灶膛里的情况一边和我说,“烧火和做人其实一样,不是干柴多火就旺,要把柴火下面清空留足空间,保证灶膛里不闷不堵才能把火烧旺,做人不能太自满,要多听别人的意见才能成长。”久而久之,灶台便成了我聆听外婆教诲的风水宝地。

外婆的手好像无所不能,春节的米粉、千层粉、花田粑,元宵节的汤圆、清明节的青团、端午节的粽子,以及难度稍大的酿米酒、腐乳、豆豉等等美食,都由她的双手通过这小小的灶台源源不断地送到我这贪吃的胃里。外婆做的菜已经深深印入心间,好像品尝再好的酒店饭菜也总觉得差了几分火候和味道。

慢慢地,我离家的脚步越迈越大,回家的行程越来越远,能见到外婆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儿时一日三餐都在外婆身边,却慢慢变成了一个月、一年才能吃到外婆做的饭菜。也慢慢发现外婆的白发和皱纹在逐渐增多,儿时需要我仰视的身形也已经被我不经意间越过,唯一不变的是外婆对我的关怀和照顾,几个孩子中就我身体最差,可算是没少折腾外婆。每每得知我即将回家的消息,外婆总是反复和我确认到家时间,不住地念叨要注意安全、要注意看好行李,只为了让我平安到家后能第一时间吃到她做好的饭菜。沿着熟悉的乡村道路走到拐角处,抬头正好迎上外婆那等候的身影和期待的目光,大声呼叫一声“外婆”,她也欣喜地做出回应“到了就好,先休息一下,我马上炒菜。”于是灶台旁便充满了她忙碌的身影,刷锅、切菜、配料,她忙得不亦乐乎,而我和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灶台前给她打下手,和她分享我遇见的趣事,和她吐槽我最近的烦恼,她总是一边炒菜一边听我倾诉,在一谈一笑间给予我最大的安慰,在一字一句中传授我最实用的教导。

随着我们的长大,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她的压力也变小了很多,曾经需要她事无巨细照顾的小家伙们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小大人。都让她安心休息,不必再为做饭的事情操心,家里面有的是做饭好手,但她每次都自己亲自上阵。最隆重的日子是大年初二,那天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也是我最开心的日子,一大早便招呼着父母赶忙收拾去看外婆,待大家都聚齐后,她便张罗着准备晚饭,种类繁多的菜品在她的安排下很快便被规规矩矩地备好待用。看着我们风卷残云般地吃掉所有的菜品,她的脸上总是会露出满意的笑容,仿佛我们吃的不仅仅是可口的饭菜,更是对她的尊敬以及厨艺的认可。是啊,她把对我们的关切和祝福都熬进了汤里,她把对我们的热情和照顾都化在了油里,把她的所有都竭尽所能地给予我们。

就在这小小的灶台旁,在柴火的照耀下,在蒸腾的锅气中,我的心灵受到了无数次暖心的慰藉。如今的我远离家乡,在陌生的环境里谋生和工作,经常回忆起外婆在灶台旁忙碌的身影和充满慈祥笑容的脸,思绪随着再熟悉不过的路延伸到院子里,却再也没有了等候我的老人。灶台像一个魔盒,凝聚了外婆对我的关爱和教导,抚慰了我疲惫的身心,灶膛里的火光照耀在我心里,驱散着我成长中的迷惘,燃烧着无尽的思念。



【打印】【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